2017-08-31
隨著國家羽毛政策變化,羽毛絨的收購計價經歷了毛絨分別計價、分品種統貨計價、按等級論價和按含絨計價四種。這種計價方式在各個時期都起了一定的作用。
(一)毛絨分別計價
毛絨是羽毛中最有經濟價值的部分,按毛絨分別計價最能體現按質論價的原則,也是對摻雜作假現象的一種防范措施。
每批來貨稱重后,檢驗出該批羽毛的毛梗、灰沙、雞毛(稱三項雜質)總和折數(毛絨含量),按毛絨的實際含量計價。其中三項雜質不予計價。具體步驟如下。
(1)依檢檢驗單所列的項目,以折數減去純絨子的百分比,即為毛片的百分比含量。
(2) 以純絨百分比乘以純絨的收購單價,即為單位重量絨子的總價。
(3) 以毛片百分比乘以純毛片的收購單價,即為單位重量毛片的總價。
(4) 絨子總價與毛片總價之和即為單位重量羽毛的收購價格。
例如,收購某批羽毛15t,經測定,羽毛內含絨12%,純毛48%,毛絨總和(折數)為60%,其余40%是翹梗、雜質、雞毛等不予作價。假定每千克絨價10元,純毛價1元,按毛絨分別計價,即:
單位絨子總價:10元/kg x 12%=1.20元/kg
單位毛片總價:1元/kg x 48%=0.48元/kg
該批毛的單價:1.20元 + 0.48元=1.68元/kg
該批毛絨總價格:1.68元/kg x 15 x 1000kg=2.52萬元。
在羽毛計價中,異色毛絨、雞毛、鵝絨毛中的鴨毛絨含量、水分等是影響羽毛品質的重要因素。所以,在收購時,水分要再13%一下,超標準但尚未引起質變的羽毛,若能幾時處理,可以收購,但要扣除超標部分的水分重量后再計價。鵝毛中鴨毛和鵝絨中鴨絨的含量均應在10%以內,若超過標準,則鵝毛做鴨毛計價,鵝絨作鴨絨計價。同樣,在白鴨毛的高絨中,異色毛的含量要在0.5%以內,二標毛中的異色毛絨含量在1.5%以下,雞毛含量在1.5%以下。
(二)分品種統貨計價
根據當地全年羽毛的實際質量,制訂出統一的平均價格。按照統一牌價收購的不同毛種,有不同的價格比差。這種品種比差是參照我國歷史上長期的收購價格,并根據外銷需求和相應的價格因素,以及品種之間的質量差異而制定的。價格比差如下:
灰鴨毛為100%,白鴨毛140%,灰鵝毛為130%,白鵝毛為160%,野鴨毛為90%,天鵝毛為160%,雁毛為130%。品種比差是推算各個品種收購價格的準則。例如,同等折數,同等含絨量,若灰鴨毛的價格為100元,白鵝毛的價格即為160元。
這種計價方式無論品質好壞,都是一個價格,不能貫切“好貨優價,次貨低價”的按質論價原則,只適用于技術條件薄弱的廢品回收站和基層收購點等。
(三)按等級計價
各地產區由于禽中和飼養環境的不同,所產羽毛的品質有很大差別,折數也有上下。
1964年國家畜產部門制定了《全國羽毛原料收購試行標準》(表4-3),除劃分灰鴨毛、白鴨毛、灰鵝毛的品種比差外,還把他們的品質規格分為一級原始干毛和二級原始干毛。其等級比差為:一級毛為100%,二級毛為85%。一般而言,一級毛指冬春毛,二級毛指夏秋毛。
這種計價方式比毛絨分別計價計算粗糙一些,實際上,鵝、鴨毛的品種差別很大,不止兩級,而每個級的質量還有一定的差異。所以,它不能真正體現按質論價的原則。
?。ㄋ模?/strong>按含絨計價
例:灰鴨毛一批1000kg,實際含絨量為10%,每千克純絨為90元,即1000×10%×90=該批灰鴨毛的總值9000元。
以上四種計價方式曾被各地普遍使用,但目前在羽毛成批交易中主要采用按純絨計價方式。